浙江蒼南碳匯造林項目設計文件 (PDD).pdf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1 頁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 項目設計文件表格 F-CCER-F-PDD 第 1.0 版 項目設計文件( PDD) 項目活動名稱 浙江 蒼南 碳 匯造林項目 項目設計文件版本 1.0 項目設計文件完成日期 2016 年 3 月 31 日 項目補充說明文件版本 -- 項目補充說明文件完成日期 -- 申請項目備案的企業法人 浙江蒼海 碳匯林業 開發有限公司 項目 業主 浙江蒼海碳匯林業開發有限公司 項目 所在 領域及所選 擇 的方法學 領域 14 造林 AR-CM-001-V01 預估的年均溫室氣體減排量 12528 t CO2當量 /年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2 頁 目錄 A 部分項目活動描述 . 3 B 部分選定的基線和監測方法學應用 10 C 部分項目運行期及計入期 36 D 部分環境影響 . 36 E 部分社會經濟影響 . 37 F 部分利益相關方分析 . 38 G 部分附件 . 40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3 頁 A 部分 項目活動 描述 A.1. 項目 目的與項目 概述 森林是“地球之肺”,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在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減緩氣候變暖中,具有極其獨特的作用。 為了 不斷推進 浙江省 生態文明和 “森林浙江”的 重大戰略部署 , 探索林業碳匯產權、交易試點示范 , 提高 碳匯 造林科研 水平 , 浙江蒼海碳匯林業開發有限公司 以中國綠色 碳匯基金 會溫州專項支持和自籌資金方式開展碳匯造林。 造林地點 主要為宜林坡耕地和撂荒地 , 造林規模共計 8130.1 畝, 共分三個年度完成, 2009 年 3692.1 畝, 2010 年 2435 畝,2011 年 2003 畝。 主要 造林模式 為巨尾桉 純林 , 其余少量面積為混交造林模式,包含 樹種為 巨尾桉、 濕地松、 閩楠、楓香、 臺灣相思 、木荷 , 造林區域包括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 靈溪鎮、 觀美鎮、 南宋鎮、橋墩鎮、 藻溪鎮 、 礬山鎮 、 昌禪 鄉 , 造林地 塊 為村集體山地,分布較為分散。 2009年 造林 具體 情況為巨尾桉 純林 1150.5 畝(密度為 98 株 /畝 ) 、 巨尾 桉 純林 2541.6 畝(密度為118 株 /畝); 2010 年造林具體情況為 巨尾桉純林 1845.0 畝(密度為 90 株 /畝) 、 巨尾桉純林87.0 畝(密度為 110 株 /畝)、 混交林 503 畝(造林模式分別為 1 巨尾桉 2 濕地松 2 木荷 林 164畝, 1 巨尾桉 5 濕地松 4 木荷 林 87 畝, 2 濕地松 2 楓香 1 閩楠 林 216 畝, 8 巨尾桉 1 楓香 1 閩楠 林26 畝, 8 巨尾桉 2 閩楠 林 10 畝;造林密度均為 110 株 /畝 ) ; 2011 年造林具體情況為巨尾桉純林1202.0 畝( 密度為 110 株 /畝)、 1 楓香 1 臺灣相思林 561 畝( 密度為 110 株 /畝 ) 、 1 楓香 1 臺灣相思 1 巨尾桉林 240.0 畝( 密度為 110 株 /畝 ) 。 擬 議的項目可加快當地剩余荒山綠化進程、增加森林碳匯、減緩水土流失、促進植被恢復、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增加群眾收入。 擬議項目在 20 年計入期內,預計產生 250555 噸二氧化碳( tCO2e)的減排量,年均減排量為 12528 噸二氧化碳( tCO2e) 。 該項目對于推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 1. 通過植樹造林活動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改善當地氣候; 2.產生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的溫室氣體排放減排量,發揮碳匯造林項目的試驗和示范作用; 3. 增強項目區森 林生態系統碳匯功能,加快森林恢復進程,保護生物多樣性,減緩水土流失和涵養水源; 4. 增加當地農戶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A.2. 項目活動的 地點 A.2.1. 省 /直轄市 /自治區 浙江省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4 頁 A.2.2. 市 (縣) /鄉鎮 /村或林場 等 擬議的造林項目主要分布在 浙江省 溫州市 蒼南縣 靈溪鎮、 觀美鎮、南宋鎮、橋墩鎮、藻溪鎮、 礬山鎮 、 昌禪 鄉 。 A.2.3. 項目 地理位置 擬議造林項目地理位置見圖 A-1。 蒼南縣位于浙江省最南端,南與福建省福鼎市接壤,東南瀕臨東海,北連平陽,西鄰泰順、文成,界于東經 120°07′121°27′,北緯 27°0 6′27°36′之間。 縣境略成三角形,東西寬約 80 公里,南北長約 51 公里, 全 縣 總面積 1761.5 平方公里 。 屬 于浙南沿海丘陵地區,地形地貌復雜,兼有海涂、平原、河谷、丘陵、山地,地勢西南高、東北漸低。 浙江省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5 頁 圖 A-1 擬議碳匯造林項目地理位置示意圖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6 頁 A.2.4. 項目 地理邊界 根據 國家發改委備案的方 法學 AR-CM-001-V01 中的規定,造林項目活動的“項目邊界”是指由擁有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項目參與方實施的造林項目活動的地理范圍,也包括以造林項目產生的產 品為原材料生產的木產品的使用地點。項目邊界包括事前項目邊界和事后項目邊界。事前項目邊界是在項目設計和開發階段確定的項目邊界,是計劃實施造林項目活動的地理邊界。 本項目事前項目邊界采用 110000 地形圖現場勾繪,結合 GPS 實地測量,確定地塊邊界。 擬議項目造林地 小班四至界線清楚 , 其 地理坐標范圍見下 附表 表 A-1。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7 頁 A.3. 環境條件 項目區的氣候、水溫、土壤等自然環境描述如下 ( 1)氣候條件 蒼南縣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全年無嚴寒酷暑,年平均氣溫18.1℃ ,最熱七月份平均氣溫 28.4℃ ,全年無霜期為 271d,平均年降雨量為 1768.9mm,七、八、九月有臺風襲擊,平均每年 2.6 次,嚴重影響的臺風平均每年 1.3 次。 ( 2)水文條件 蒼南縣 河泊面積 23.07 平方公里,占 全縣總面積的 1.83。主要河流域有橫陽支江,肖江塘河、滬山內河及江南河網 , 蒲門水系的沿浦河、下在河。集雨面積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流域有 1 條, 5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 3 條, 15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 24 條,流域面積達到 761.3 平方公里,占 全縣 總面積的 59.6。 全縣河流年平均流量為 12.0287 億立方米,偏豐年 15.3961 億立方米,豐水年 11.5475 億立方米,缺水年 9.0216 億立方米,枯水年 6.1346 億立方米。 全年可分為梅汛期( 4~ 6 月)、臺汛期( 7~ 10 月)、非汛期( 11~ 3 月)三個階段。梅汛期是一年中連續性降水日數最多的時期,降水量約 530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 30。臺汛期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西北太平洋與南海有熱帶風暴(臺風)活動,并影響本地區,常造成大暴雨天氣 , 降水量約 760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 43。非汛期受冷高壓控制為主,天氣干燥少雨,平均降水量約為 480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 27。 ( 3) 土壤 條件 蒼南縣地 形復雜,成土條件差別較大, 同時 受人類活動的綜合影響,土壤類型多樣。境內土壤有紅壤、黃壤、紫色土、潮土、鹽土、水稻土等 6 個土類、 15 個壓類、 31 個土屬、 50 個土種。山區土壤以紅壤和黃壤為主,占全縣陸地總面積的 60以上。土壤的 PH 值在 5.258.0 之間,并由海濱 -平原 -山區呈規律性變化。 ( 3)森林資源條件 蒼南縣 全縣共有維管束植物 1870 種,隸屬 203 科、 829 屬,其中裸子植物 9 科、 25 屬、 55種;被子植物 162 科、 749 屬、 1712 種;蕨類植物 32 科、 55 屬、 103 種。地帶性植被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全 縣分為常綠針葉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竹林、竹闊混交林、灌叢林、經濟林、果園等 9 個主要森林類型。 根據 2008 年蒼南縣二類調查數據, 全縣陸地 總面積 174.43 萬 畝 ,其中林業用地 104.48 萬畝,占陸地土地總面積的 59.95。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 80.18 萬畝,占林業用地的 76.67,其次為宜林地 11.55 萬畝,占 11.05,然后依次為灌木林、無立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全縣森林覆蓋率 46.98。森林主要集中在西北部,森林結構趨向合理,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面積有顯著提升,針闊林比例 從原來的 928 變為 7624。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8 頁 A.4. 采用的 技術 和( 或 ) 措施 擬議項目采用的技術標準或規程 浙江 蒼南 碳匯造林項目作業設計( 2008 年 11 月) 碳匯造林技術規定(試行)(國家林業局,辦造字 [2010]84 號); 碳匯造林檢查驗收辦法(試行)(國家林業局,辦造字 [2010]84 號); 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技術規定(林資發 [2004]25 號);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規程( GB/T 26424-2010); GB/T15776-2006 造林技術規程; LY/T1607-2003 造林作業設計規程; GB/T18337.3 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 GB/T15781-2009 森林撫育規程。 ( 1)造林樹種和造林模式 根據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充分考慮樹種的固碳能力 和提供木質或非木質林產品的作用能力,結合當地群眾造林意愿,選擇 3 月 生 巨尾桉 、 兩 年生濕地松、 兩 年生木荷、 兩 年生 閩楠、 兩 年生 楓香和 兩 年生 臺灣相思 作為造林樹種, 其中巨尾桉為主要造林樹種, 苗木來自福建鑫閩種業有限公司,苗木為一級容器苗。 濕地松、木荷、楓香、臺灣相思來自溫州本地容器苗, 閩楠來自麗水龍泉,苗木為容器苗。 造林 概況 見 表 A-2 。 表 A-2 造林 概況 造林樹種配置 造林時間 造林 密度 (株 /畝) 面積(畝) 巨尾桉純林 2009 98 1150.5 巨尾桉純林 2009 118 2541.6 巨尾桉 純林 2010 90 1845.0 巨尾桉純林 2010 110 87.0 1 巨尾桉 2 濕地松 2 木荷 2010 110 164.0 1 巨尾桉 5 濕地 松 4 木荷 2010 110 87.0 2 濕地 松 2 楓香 1 閩楠 2010 110 216.0 8 巨尾桉 1 楓香 1 閩楠 2010 110 26.0 8 巨尾桉 2 閩楠 2010 110 10.0 巨尾桉純林 2011 110 1202.0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9 頁 1 楓香 1 臺灣相思 2011 110 561.0 1 楓香 1 臺灣相思 1 巨尾桉 2011 110 240.0 注造林模式,如 1 巨尾桉 2 濕地松 2 木荷,表示巨尾桉占每畝造林株數的 20,濕地松占每畝造林株數的 40,濕地松占每畝造林株數的 40。 ( 2)整地方式 整地包括清山、劈雜、翻土,整地主要采用塊狀整地和帶狀整地,并采用人工作業,嚴禁 采用機械整地、全墾整地和放火煉山。整地時要盡量不破壞原生態環境,對于部分小班內的散生樹木不得清理,盡可能保留原生植被。 ( 3)栽植技術 在苗 木出圃前 23 天,用防白螞蟻藥水浸透苗木一次,并在上山造林前在噴灑一次。造林穴規格為 60cm60cm40cm,穴成 “品 ”字形分布,以利于蓄水保土 , 沿等高線成行,盡量仿近自然狀態,錯開排序。栽植中需 把表層富含腐殖質的表土敲碎回填穴中, 嚴禁 整塊土、石塊和雜草填入穴中。 選用桉樹專用肥(安徽六國復合肥 161616),每穴 0.5 公斤,結合回表土工作,回到高度為 1/3 至 1/2 時,同步施入并攪均勻,嚴禁基肥不經攪拌成堆 施 放。 選擇陰天、雨天或雨后植。植前澆透“送嫁水”。袋苗種植時應用手將營養袋苗從上口處提取,先 把袋苗捏緊壓實,使宿土和苗木緊密結合,而后撕去袋子。將苗木植入穴中,用手壓實,而后在苗木周圍撒上一層碎土,新覆蓋的土限高至原宿土 之上 12cm 以內。 ( 4)撫育管理 苗木種植一個月后,進行第一次劈草或塊狀除草并適當培土,發現死株補種 。 結合幼撫,進行追肥每株施尿素 100g復合肥 50g 或桉樹專用肥 500g,溝施,不可挖動幼樹。 桉樹小苗的根莖幼嫩,白螞蟻、蟋蟀、小地老虎對其危害在造林 3 個月內尤為嚴重。在桉樹幼林中著重加強蟲害的防治,同時預防桉樹青枯病、焦枯病、桉樹苗莖腐病等病害的發生。 造林后連續撫育三年, 前兩年每年兩次,第三年一次。 項目區周圍開辟隔離帶,配備 7 名專職護林員,在森林防火期每天上山巡邏,防止火災發生。在桉樹幼樹期,注意防范臺風災害,做好支撐加固 工作 。 ( 5) 采伐 在集約經營條件下,造林后 46 年時生長最快的時期, 年平均生長量和連年生長量都達到高峰。因此本項目造林 巨尾桉 采伐設計為 每一期 造林后每 7 年采伐一次 , 其它樹種不安排采伐。為了便于采伐和更新,采用塊狀皆伐。采伐前做好采伐設計,采伐時應盡量降低樁 高度。 伐樁高度控制在 10cm 左右。 ( 6) 跡地更新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10 頁 桉樹萌芽能力非常強,萌芽更新可 23 代。采伐 20 天 左右, 95以上的伐樁會長出不定芽,每個伐樁萌芽條在 10 根以上,生長迅速,干形通直,但抗風能力較差。沒有長出萌芽的伐樁進行人工補植。當萌芽長到 50cm 高時,開始除萌芽,留壯條定株。第一次除萌芽時,每伐樁 24株,第二次除萌芽時,每伐樁保留 1 株優勢萌芽條。要及時松土、追肥至少兩次,每次每伐樁追肥 0.5 公斤。連續 3 年進行除雜草、施肥,同第一次造林撫育管理。 A.5. 項目業主 及 申請 備案法人 項目業主名稱 申請項目備案的企業法人 負責備案受理的 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蒼海碳匯林業開發有限公司 浙江蒼海碳匯林業開發有限公司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A.6. 項目 土地 權屬 和 核證減排量 的 權屬 擬議造林項 目林地所有權屬村集體所有,林地 使 用權 和項目產生的核證減排量 歸 浙 江蒼海碳匯林業開發有限公司 所 有。土地均為宜林 荒 山 ,這些土地權屬清晰,項目地塊不存在土地權屬爭議。 A.7. 土地合格性評估 通過實地調查及獲取的相關文件等證明,項目區土地符合所采用的方法學 AR-CM-001-V01所規定的土地合格性的要求。具體如下 ( 1) 蒼南縣 林業局提供的有效證明表 明,項目區所涉及的 各 小班自 2005 年 2 月 16 日以來至擬議項目實施一直為無林地,總面積為 8130.1 畝 ; ( 2) 實地調查結果表明,項目區土壤類型為紅壤、黃壤,不屬于濕地或有機土。 A.8. 林業 項目減排量 非 持久 性 問題 的解決方法 核證減排量 CCER 簽發期與計入期相同。 B 部分 選定的 基線 和監測方法 學 應用 B.1.所 采用的 方法 學 采用國家發改委備案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方法學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以下簡稱為方法學),編號為 AR-CM-001-V01。 B.2.所采用 方法 學的適用 性 擬議造林項目完全符合所選方法學要求的適用條件,具體如下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11 頁 ( 1)自 2005 年 2 月 16 日以來至實施項目活動前,造林項目地塊嚴重退化 ,而且 仍 在繼續退化。大部分土地當前為草本植物、灌木和零星分布的喬木覆蓋,達不到森林標準。另外,在沒有擬議的造林項目情況下,由于天然種源匱乏,無法實現自然更新,不能達到森林標準。項目區林地林權清晰,無糾紛。 ( 2)項目區內土壤類型為紅壤或黃壤,不屬于濕地和有機土范疇。 ( 3)本項目所開展造林活動,不 違反 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國家造林技術規程。 ( 4) 擬議造林項目活動沿等高線整地,并且采用適宜密度人工植苗造林( 90120 株 /畝 ),土壤擾動面積比例為 3.374.50( 50*50/10000*90/667*1003.37,550*50/10000*120/667*1004.50) ,低于 10,并且不重復擾動,對土壤擾動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 。 ( 5) 擬議項目不采取煉山整地以及其他 人為 火燒的營林方式 。 ( 6) 項目活動不移除地表枯落物、不移除伐根、枯死木和采伐剩余物。 ( 7)項目區屬國家規定的林業用地,在基準線情景和項目情景 下 均無任何農業活動。因此,不存在項目實施前已有農業活動(作物種植、放牧)轉移的情況。 ( 8)由于所選項目地塊,土地貧瘠且較偏遠,項目地處于 無林 地狀態已經較長時間。國 家財政有限的資金也阻礙了政府在如此偏遠貧瘠土地上對造林的投資。 營造鄉土樹種人工林,通常要 2030 年后,才能逐步有經濟回報,屬于長周期投資,這也阻礙了商業性投資的積極性。當前,擬議項目地上沒有任何進行中 或者 計劃中的造林活動。 B.3.碳 庫和 溫室氣體排放源 的 選擇 根據所采用的方法學,確定 擬議項目邊界內碳庫和排放源,如表 B-1 和 B-2。 表 B-1 碳庫 的 選擇 碳庫 是否 選擇 理由 或解釋 地上生物量 是 造林活動主要的碳庫。 地下生物量 是 造林活動主要的碳庫。 枯死木 否 根據方法學的適用條件,保守的忽 略該碳庫 枯落物 否 根據方法學的適用條件,保守的忽略該碳庫 土壤有機碳 否 根據方法學的適用條件,保守的忽略該碳庫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12 頁 木(竹)產品 否 根據方法學的適用條件,保守的忽略該碳庫 表 B-2 項目 溫室氣體排放源 的選擇 B.4.碳層 劃分 B.4.1 事前基線分層 根據方法學的要求和實地調查情況 ,項目區內造林前為無林地或撂荒地,基于加強對原生植被的保護,擬議項目不伐除原有散生木,因此不對基線進行分層。 B.4.2 事前 項目 分層 根據方法學規定,結合項目區造林地地形、氣候 、土壤等立地條件基本一致,及造林樹種、經營管理措施一致的實際情況,本項目主要依據造林時間、 造林樹種、 平均 密度將項目區分為 5 個碳層, 詳見 表 B-3。 表 B-3 事前 項目分層表 事前項目 碳層編號 造林 樹種配置 造林時間 平均 密度 (株 /畝) 面積(畝) PROJ-1 巨尾桉純林 2009 112 3692.1 PROJ-2 巨尾桉純林 2010 91 1932.0 PROJ-3 43 濕地松 22 木荷 19 楓香15 巨尾桉 10 閩楠 2010 110 503.0 PROJ-4 巨尾桉純林 2011 110 1202.0 PROJ-5 49 楓香 49 臺灣相思 12 巨尾桉 2011 110 801.0 注 43 濕地松 22 木荷 19 楓香 15 巨尾桉 10 閩楠,表示每畝濕地松造林 43 株,木荷 22 株,楓香19 株,巨尾桉 15 株,閩楠 10 株 溫室氣體 排放 源 溫室 氣體 種類 是否 選擇 理由或解釋 生物質 燃燒 CO2 否 生物質燃燒所導致的 CO2排放已體現在生物質碳儲量變化中。 CH4 是 項目計入期內發生森林火災 時,要考慮 木質 生物質燃燒所引起的 CH4排放。沒有發生森林火災時,則不選擇。 N2O 是 項目計入期內發 生森林火災時,要考慮 木質 生物質燃燒所引起的 N2O 排放。沒有發生森林火災時,則不選擇。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13 頁 B.5.基線 情景 識別 與額外性論證 B.5.1 基線情景的識別 根據 方法學中規定,造林項目基線情景的識別須具有透明性,基于保守性原則確定基線碳儲量。識別在沒有擬議的造林項目活動的情況下,項目邊界內有可能會發生各種真實可靠的土地利用情景。根據當地土地利用情況的記錄、實地調查資料、根據利益相關者提供的數據和反饋的信息等途徑來識別可能的土地利用情景。亦可走訪當地專家、調研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在擬議的項目運行期間關于土地管理或土地投資的計劃。 通過對擬議項目區土 地利用現狀進行實地調查、對利益相關方進行訪談,結合有關證明材料,識別并遴選出不違反任何現有的法律法規、其他強制性規定以及國家或浙江省地方技術標準的土地利用情景有 2 個 情景 1項目區將長期保持當前的宜林荒山荒地狀態; 情景 2開展不作為 CCER 的碳匯造林項目。 B.5.2 額外性論證 項目 業主 公司充分認識到碳資產的價值和項目運行可帶來的減排收益,項目業主在本項目立項后開工前就將項目開工建設、施工和減排收益獲得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本項目關鍵性時間詳見下表。 編號 日期 事件描述 1 2008 年 11 月 5 日 永嘉縣原野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編制完成 浙江 蒼南碳匯造林項目 作業設計 。 2 2009 年 2 月 16 日 蒼南縣林業局開具浙江蒼南碳匯造林項目開工證明 3 2009 年 11 月 14 日 溫州市林業局完成 “蒼南 2009 年碳匯造林項目 ”竣工驗收,并出具蒼南 2009 年碳匯造林項目驗收報告。 4 2010 年 12 月 30 日 溫州市林業局完成 “蒼南 2010 年碳匯造林項目 ”竣工驗收,并出具蒼南 2010 年碳匯造林項目驗收報告。 5 2011 年 11 月 30 日 溫州市林業局完成 “蒼南 2011 年碳匯造林項目 ”竣工驗收,并出具蒼南 2011 年碳匯造 林項目驗收報告。 根據方法學規定的方法步驟,首先對 B.5.1 遴選出的兩種土地利用情景進行障礙分析。 ( 1)障礙分析 根據 方法學規定,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障礙分析 ① 投資障礙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14 頁 對于情景 2,開展不作為 CCER 的本碳匯造林項目。 蒼南地方財政主要用于經濟發展,在人工造林方面缺乏資金投入;此外,投資營造人工林 經營周期較長,資金回籠緩慢 ,因此沒有商業吸引力。在這種背景下,由于缺乏財政補貼和非商業性投資,情景 2 存在投資障礙,可將其剔除。情景 1 不存在投資障礙,保留情景 1。 ② 技術障礙 對于情景 2,缺少必需的種苗等造林材料和相關造林技術,以及接受過良好技術培訓的勞動力和具有專業造林的技術指導人員。情景 1 不存在技術障礙,保留情景 1。 ③ 生態條件障礙 對于情景 2,項目土地貧瘠,林木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長期存在,項目土地退化,造林存在生態條件障礙。 從以上障礙分析可見,情景 2 存在資金障礙、技術障礙和生態障礙。而兩種土地利用情景中,情景 1 不存在任何障礙,因此確定情景 1 是基線情景。 根據方法學規定,在只有一種土地利用情景 不受任何障礙影響時,無需進行投資分析,對擬議項目直接進入 “普遍性做法分析 ”階段。 ( 2)普遍性做法分析 擬議項目所在地不存在類似的造林活動。在沒有擬議碳匯造林項目時,項目地普遍做法為保持當前的宜林荒山荒地狀態,即基線情景。通過實施碳匯造林項目,加快 荒山荒地綠化進程,促進植被恢復,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立地退化,對涵養水源、凈化空氣 、增加農民收入 以及減輕自然災害具有重要作用。 本碳匯造林項目 符合國家林業發展戰略部署和建設“森林浙江”要求,另外本項目 在自然條件、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林業技術等各個方面都具備了開展實 施的有利條件, 在項目所在地還未有類似碳匯造林項目在實施。因此,擬議的碳匯造林項目活動不是普遍性做法。 根據以上障礙分析和普遍性做法分析結果,確定擬議碳匯造林項目具有額外性。 B.6.項目減排量 (項目凈碳匯量) 的事前預估 B.6.1.基線碳匯量 根據方法學規定及實際調查結果,基于加強對原生植被的保護,擬議項目不伐除原有散生木,即擬議項目基線碳匯變化量為零,即 0?? BSLtC 。 B.6.2 項 目碳 匯 量 項目碳匯量,等于擬議的 項目活動邊界內各碳庫中碳儲量變化之和,減去項目邊界內 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量。項目情景下,均不考慮項目邊界內灌木、枯死木、枯落物、土壤有機碳、收獲的 林 產品等碳儲量的變化,故均為 0;根據本方法學的適用條件,項目活動不涉及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15 頁 全面清林和煉山等有控制火燒,因此本方法學主要考慮項目邊界內森林火災引起生物質燃燒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 。對于項目事前估計,由于通常無法預測項目邊界內的火災發生情況,因此不考慮森林火災造成的項目邊界內溫室氣體排放,即溫室氣體排放為 0。故只考慮項目邊界內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的變化。 由于缺乏擬議項目造林樹種的生物量方程和生物量生長方程,所以,根據 所采用的方法學要求,本項目采用 “生物量擴展因子”法估算項目邊界內林木生物量碳儲量的變化量。 B.6.2.1 項 目 邊界內林木生物質碳儲量計量模型 根據 下列公式 提供的單木材積生長方程 , 對項目邊界內林木生物質蓄積量進行預估。 巨尾桉 、閩楠、楓香、木荷、臺灣相思和濕地松分別 利用公式( 1) 、( 2)、( 3)、( 4)、( 5)、( 6) 計算。 0725.2003034.0 AV ? ( 1) 1 /9838.484527.1 AeV ?? ( 2) 2 32 0 0 00 1 3 55.00 0 05 5 0 7.00 0 30 3 7.00 0 46 7 5.0 AAAV ???? ( 3) 3 20001597.0007163.0031.0 AAV ???? ( 4) 4 32 0 0 00 2 2 74.00 0 15 3 9.00 0 48 3 4.00 0 51 8 4 9.0 AAAV ???? ( 5) 5 7926.100 06 47 2.0 AV ? ( 6) 6 式中 V 表示第 A 年時 單株林木 材積( m3/株); A 表示 林木 樹齡(年); 根據公式( 7)可推導出單株 林木 的碳儲量計算模型。 12/441 ??????? CFRB E FDVCS ( 7) 式中 CS 表示單株 林木 碳儲量( tCO2-e/株); D 表示木材密度 (干基) ( t DM.m-3); BEF 表示將林木的樹干生物量轉換到地上生物量的生物量擴展因子; R 表示林木 地下 生物量與地上生物量比,無量綱; CF 表示生物量含碳率; 1張俊華 . 桉樹生長規律與經營措施研究 [D].福建農林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2006. 2 王文意 . 早期在杉木伴生下的閩楠人工林生長規律研究 [J]. 福建林業科技 ,2009,36430-34. 3 翁琳琳 .鄉土樹種楓香的栽培研究 [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2008. 4 林春俤 .木 荷人工林生長發育規律研究 [J].林業科技通訊 ,1988,1117-19. 5 湯道平 .卷莢相思生長過程的初步研究 [J].綠色科技 ,2015,563-65. 6姜德鴻 ,蘇杰 ,王華江 ,石冰天 ,柳富奎 ,祁大勇 .濕地松生長規律研究 [J].湖北林業科技 ,2007310-12.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16 頁 B.6.2.2 項 目 碳匯量 根據林木蓄積量生長方程( 1) ( 6) 和單株林木碳儲量計算模型( 7), 利用 單株 林木 碳儲量乘以 項目邊界內碳層的面積和公頃株數,即可得到相應項目邊界內碳層的碳儲量 ,進而 得出 在整個項目計入期每年的林 木生物質碳儲量。 再 根據碳庫選擇的結果和公式( 8)、( 9)(方法學的公式( 10)和公式( 11)),得到事前預估的項目邊界內林木碳儲量的年變化量。 tEtptA C T U A L GHGCC ,,, ???? ( 8) 式中 tACTUALC ,? 第 t 年項目碳匯量( t CO2-e.a-1); tpC,? 第 t 年時項目邊界內所選碳庫的碳儲量變化量 ( t CO2-e.a-1) ; tEGHG, 第 t 年時由于項目活動的實施所導致的項目邊界內非 CO2 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量,事前預估時設為 0; 第 t 年時,項目邊界內所選碳庫碳儲量變化量的計算方法如下 tP R O JTR E EtP CC ,_, ??? ( 9) tpC,? 第 t 年時 , 項目邊界內所選碳庫的碳儲量變化量 ( t CO2-e.a-1); tPROJTREEC ,_? 第 t 年時,項目邊界內林木生物量碳儲量的變化量 ( t CO2-e.a-1); 對于項目事前估計,由于無法預測項目邊界內火災發生的情況,因此不考慮森林火災造成的項目邊界內溫室氣體排放,即 tEGHG, 0。 根據 巨尾桉、閩楠、楓香和臺灣相思 生長方程,計算得出在整個項目期內碳儲量變化情況,即為事前預估項目碳匯量,結果見 B-4。 表 B-4 事前預估的項目碳匯量 年份 項目碳匯量( tCO2-e.a-1 累計 ( tCO2-e 2009 0 0 2010 9036 9036 2011 15912 24948 2012 35876 60824 2013 36937 97761 2014 47469 145230 2015 -42329 102902 2016 -13882 89019 2017 -11651 77368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17 頁 2018 17841 95209 2019 25621 120830 2020 33626 154456 2021 41787 196243 2022 -49202 147041 2023 -15498 131544 2024 -11013 120531 2025 20611 141142 2026 28402 169545 2027 36419 205963 2028 44592 250555 B.6.3 泄漏 根據本方法學的適用條件,不存在擬議項目的實施可能引起的項目開始前農業活動的轉移,也不考慮項目活動中使用運輸工具和燃油機械造成的排放。因此,擬議項目活動不存在潛在泄露,設定為 0。 B.6.4 事前 確定的不需要 監測 的 數據和 參數 數據 / 參數 DTREE,j 數據 單位 t d.m/m3 描述 樹種 j 的木材密度(干基) 數據 來源 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國家信息通報“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溫室氣體清單”中的數值(見方法學 P32),查表可得,擬議項目所涉及的樹種 D 值。 使用的值 巨尾桉 0.578, 閩楠 0.477,楓香 0.598;臺灣相思 0.443;濕地松 0.424;木荷 0.598 數據用途 用于將樹干材積轉換為樹干生物量 其他說明 在基線情景下用 DTREE_BSL,j表示;在項目情景下用 DTREE_PROJ,j表示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18 頁 數據 / 參數 BEFTREE,j 數據 單位 無量綱 描述 樹種 j 的 生物量擴展因子 數據 來源 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國家信息通報“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溫室氣體清單”中的數值(見方法學 P33),查表可得,擬議項目 所涉及的樹種 BEF 值。 使用的值 巨尾桉 1.263;閩楠 1.639;楓香 1.765;臺灣相思 1.479;濕地松 1.614;木荷 1.894 數據用途 用于將樹干生物量轉換為地上生物量 其他說明 在基線情景下用 BEFTREE_BSL,j表示;在項目情景下用 BEFTREE_PROJ,j表示 數據 / 參數 RTREE,j 數據 單位 無量綱 描述 樹種的地下生物量與地上生物量之比 數據 來源 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國家信息通報“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溫室氣體清單”中 的數值(見方法學 P31),查表可得,擬議項目所涉及的樹種 R 值。 使用的值 巨尾桉 0.221;閩楠 0.264;楓香 0.398;臺灣相思 0.207;濕地松 0.264;木荷 0.258 數據用途 用于將地上生物量轉換為整株林木的生物量 其他說明 在基線情景下用 RTREE_BSL,j表示;在項目情景下用 RTREE_PROJ,j表示 中國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文件 第 19 頁 數據 / 參數 CFTREE,j 數據 單位 t C/( td.m.) 噸碳 /噸生物量 描述 樹種 j 的生物量含碳率,用于將生物量轉換成含碳量 數據 來源 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國家信息通報“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溫室氣體清單”中的數值(見方法學 P30),查表可得,擬議項目所涉及的樹種 CF 值。 使用的值 巨尾桉 0.525;閩楠 0.503;楓香 0.497;臺灣相思 0.485;濕地松 0.511;木荷 0.497 數據用途 將生物量轉化為含碳量,計算碳儲量 其他說明 在基線情景下用 CFTREE_BSL,j表示;在項目情景下用 CFTREE_PROJ,j表示 數據 / 參數 COMFi 數據 單位 無量綱 描述 燃燒指數( 針對每個植被類型) 數據 來源 因缺乏更優數據,采用方法學 P41 中的默認值 使用的值 森林類型 林齡(年) 缺省值 溫帶森林 所有的 0.45 數據用途 發生森林火災時,計算排放量 其他說明 采用最接近項目區森林類型的數據 數據 / 參數 EFCH4 數據 單位 g CH4/kg 燃燒的干物質 描述 CH4排放因子 數據 來源 因缺乏更